在这里,我说的内容创业者指需要长期写文章的人,我就是这样的人。要长期持续优质输出,那必须有更多的优质输入和深入思考才可实现。我们的优质输入,除了践行外,更需要大量的阅读。阅读是学习他人经验最方便的方式,但是很多时候,效率却不高。我们常常发现,一年前读过的书籍,再次拿起,却想不起里面的内容。
近期我也思考这个问题,很多时候在写文章的时候,想到了一个之前读过的例证,想引用,但又不能完全想起,而且也不记得之前是在哪里读过的。有时候凭点滴记忆,可能百度上查到了,更多时候,竟然完全找不到,考虑到文章的严谨性,最后还是放弃使用。
有时候在读书的时候,看到很有感触的语言,但也只是反复多读了几遍而已,他人的语言还是他人的,自己依然写不出那样的语言。
这时候我们会困惑:阅读还值得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吗?
答案是肯定的,我们需要读书,也需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,今天我要与大家探讨的是:如何系统地做读书笔记?
所谓系统,就是分门别类,形成统一模式,在这里,我给自己准备了四个笔记本:
第一本:例证收集
例证指的是用来证明某一事实或理论的例子。我现在主要写成长方法论方面的文章,自己虽然坚信其中的理论,但是要让别人相信,那必须要有说服力强的例子。
之前我很佩服一些自媒体大咖,总是能引一些我们没听过但又十分新颖的例子。后来进入自媒体行业后,才了解到,很多长期写文章的人,都有收集素材的习惯。渐渐的,我也开始收集素材了,只不过,之前的笔记比较杂乱,有时候收集故事,有时候收集语言,没有一个主题。
我现在开始系统地做笔记,做的第一本笔记就是例证笔记。我把每天大量阅读中读到的好的例证用笔抄写在笔记本上,在笔记本的首页会留出几张纸作为目录页。我给每一个例证都取一个小标题,类似于标签,收集多了会发现,很多例证其实可以用在多处地方。例证的收集主要是为了以后在写文章的时候,能方便找到针对性例子,是为写文章做检索用的。
第二本:亮点语句摘录
在这里的亮点语句,对我来说就是能引发我思考的,让我拍案叫绝的,让我脑洞大开的,或新颖独特又很有道理的语句。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,尤其是成长方法论的书籍,总有那么一些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语句,我们一定要记录下来,摘抄在笔记本上。平时我们要拿出来经常读读,直到你觉得这些语句自己也可以在文章中运用自如为止。亮点语句的收集可以提升自己对概念和方法论的理论表达能力,也是对自己文笔的一个锤炼。
第三本:精妙构思集
如果你看到了一篇耳目一新的文章,往往是因为作者的构思给你产生的感觉,大凡优秀的文章,都会有一个清晰的结构。平时在阅读的时候,我们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他的布局谋篇,这样,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别人文章好在哪里。对于优秀的结构设计,我们需要记录下来,并注明出处(如:作者、书名、页码等)。时常做这样的记录,对于训练我们清晰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,当我们收集足够多的“套路”后,大脑会进行再加工,也就是融会贯通。这本笔记本,也是需要时常阅读,直到烂熟于心。
第四本:灵感收集
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,我们头脑中经常会蹦出一些灵感,而这些灵感往往是稍纵即逝,需要我们迅速捕捉。这个灵感可能是你阅读时候遇到的困惑,也可能是你得出的结论,或是你产生的新想法。因此,在阅读书籍的时候,你的书桌旁一定要准备这本灵感收集本,随时记录你的新想法。我的做法是,把这些灵感记录下来,或是一句话,或是一段话,不必在意语言是否优美。我还会把这些灵感作为写作素材,有时候一个灵感,就让我洋洋洒洒写下几千个字。
小贤哥 互联网创业笔记